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政治生態問題,使之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取向,讓政治生態山清水秀,關系事業興衰、中國未來。在這種新形勢下,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部署了全面從嚴治黨,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加系統的提升到新的高度,為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明確了具體要求。
為政之要,首在用人。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用人腐敗則會導致用權腐敗。如果正風肅紀的信號不能在入口關得以充分釋放,那么全面從嚴治黨就難成常態。更為嚴重的,一旦選人用人制度遭受破壞,必然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讓老實人吃虧,讓干事者寒心,帶壞整個政治生態,甚至動搖黨的執政根基。今年是遼寧人大、政府和政協換屆之年,也是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并且檢驗成果的關鍵之年。因此,在換屆過程中,一定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層層傳導壓力,逐級壓實責任,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狠剎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干擾換屆等歪風邪氣,堅決防止“帶病當選”“帶病提拔”,樹立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清風正氣。
既要“選種育苗”,又要“田間管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大反腐力度,拍蠅無死角、打虎無禁區,滌蕩“四風”、掃除污垢,8600多萬黨員洗禮思想,產生根本性轉變。但是“不敢腐、不想腐”還遠沒有達到,這就需要在把這場懲貪治腐、正風肅紀、刷新吏治的持久戰進行到底的同時,還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要通過巡視、談心談話、審計、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信訪舉報等方式,加強干部日常監督管理,常敲“警示鐘”,讓干部時刻保持警醒。對那些沖撞底線、手段隱蔽、花樣翻新、打擦邊球等違紀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進行嚴厲打擊,有效避免個別干部滑向違紀違法的深淵。
誠如所言“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通過衡陽、南充及遼寧拉票賄選案來看,政治生態破壞起來容易,修復重建起來卻很難,必須以腳踏實地的作風和久久為功的勁頭、以壯士斷腕、猛藥去疴的決心,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去懲惡揚善、激濁揚清,為好的政治生態樹立鮮明導向。
(中共盤錦市興隆臺區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