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治局40次集體學習透視中共治理思路
時間:2017-05-17 來源:原創文章 發布:本站編輯

 4月2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集體學習。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領導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努力學習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業務,把握金融規律,既要學會用金融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要學會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監管意識,提高監管效率。

 至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在四年半的時間里,進行了40次集體學習。這40次集體學習的內容主題,勾勒出十八屆黨中央思考和施政重心的基本脈絡,成為展現中共治國理政的重要窗口。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冉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個學習型政黨,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題顯然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話題,也是黨的干部尤其高級領導干部應該提升能力的領域。

 1全方位提高治國理政的素質和能力

 梳理這40次集體學習發現,學習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軍隊國防外交等各方面。其中,學習內容主題涉及政治建設方面12次,經濟建設方面9次,社會建設方面4次,文化建設方面3次,生態文明建設方面1次,黨建方面5次,軍隊國防外交方面6次。

 涉及政治建設方面的集體學習次數最多,有12次,內容較集中于法治、馬克思主義哲學等方面。涉及法治主題的學習有3次,分別是第四次集體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公正”,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我國歷史上的法治和德治”;涉及馬克思主義主題的學習也有3次,分別是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第二十次集體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政治建設層面的其他集體學習內容還有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國家治理、國家安全等。不難看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心中,依法治國和馬克思主義在治國理政中占據重要地位。

 涉及經濟建設層面的集體學習次數次之,有9次,涉及經濟領域的多個層面。其中,十八大以來的第二次集體學習,主題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凸顯這一屆黨中央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第九次集體學習“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發展動力上進行集體討論并達成共識;第十五次集體學習“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研究討論社會主義條件下政府與市場的恰當關系;第十九次集體學習“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改革開放進行討論;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提高統攬全局和抓重點的能力;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借鑒歷史經驗更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對新經濟形態、新增長點進行討論;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如何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下的改革進行討論;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討論金融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性和根本性地位。分析認為,經濟治理在中國治理中占有核心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現長期執政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趨向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著重對經濟領域的工作進行學習討論,不難理解。

 涉及社會建設層面的集體學習有4次,內容涵蓋住房、人口、扶貧和城鄉發展等方面。它們分別是第十次集體學習“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我國脫貧攻堅形勢和更好實施精準扶貧”。加強社會建設,不斷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獲得感、促進共同富裕,是中國執政黨施政的重要目標,在其治國理政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涉及文化建設層面的集體學習有3次,分別是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文化的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文化建設層面的集體學習,有助于黨中央提高意識形態把握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

 涉及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集體學習有1次,即2013年5月24日中央第六次集體學習“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雖然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主題只有一次,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執政剛滿半年時,就設置了這個學習討論議題,足以顯示出這一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

 涉及黨建方面的集體學習則有5次之多,集中在反腐敗、作風建設、政治生態等方面。第五次集體學習“我國歷史上的反腐倡廉”,為當前執政黨的反腐敗提供歷史的經驗借鑒和歷史的教訓警戒;第十六次集體學習“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學習討論把抓作風作為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討論制度治黨、反腐治本建設;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踐行‘三嚴三實’”,討論以上率下、發揮示范效應的議題;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討論解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中出現問題的對策。不難發現,這一屆黨中央明顯加大了黨建主題的學習。

 涉及軍隊國防外交方面的集體學習有6次。它們分別是第三次集體學習“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第八次集體學習“建設海洋強國研究”,第十七次集體學習“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推進我軍軍事創新”,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值得一提的是,對全球治理的學習有2次,可見十八屆黨中央對全球治理能力素質的重視程度。

 2凸顯“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治理方略

 40次集體學習主題涵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內容包括深化改革、“十三五”戰略重點、依法治國、黨建等,凸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方略,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梳理發現,29次集體學習主題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關,至少有17次集體學習主題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關。其中,政治建設方面學習12次,經濟建設方面學習9次,社會建設方面學習4次,文化建設方面學習3次,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學習1次;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學習主題有6次,涉及全面依法治國主題3次,涉及全面從嚴治黨主題5次,涉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4次。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由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通過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四次中央全會漸次展開、依此形成的。這兩個布局在十八屆黨中央治國理政中占有引領地位。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對于“四位一體”布局,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這是新一屆黨中央適應世情國情的變化作出的一項戰略選擇,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深化發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方略。在這個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

 治國理政首要有思想和方略,其次要得到貫徹執行。這40次集體學習的絕大多數關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25位中央政治局成員通過集體學習討論,加深對兩個布局的認識、思考,更好地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此,執政方略才能得到深刻理解,才能被各部門、地區堅決準確地執行,美好藍圖才能變成現實。

 3實現中國有效治理的重要環

 與很多國家、地區比較,中國道路、中國敘事的最大優勢是實現了有效的治理。與西亞中東地區陷入動蕩混亂相比,與非洲國家發展貧弱相比,與南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相比,中國國內秩序保持穩定有序,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人民獲得感不斷提高,可以說是風景這邊獨好。即使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也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近些年,美國等西方國家每當遇到國內難題,或捉襟見肘,或訴諸民粹主義,尤其在改善民生方面乏力。這都與中國的強大治理效能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的治理效能與中國的治理體制密切相關,政治局集體學習便是中國治理體制的重要一環。政治局集體學習討論,形成在若干治國理政問題上的共識。

 政治局集體學習有許多新主題,有些是新的領域,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口老齡化、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通過集體學習,可以對這些新課題有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認識。這對于形成決策共識至關重要。

 此外,政治局集體學習是賢能政治的一種體現。領導層不斷拓展治國理政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視野,提高把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不斷提升治國理政的績效,最終實現有效的治理。

 正如加拿大籍政治學者貝淡寧在《賢能政治》中所說,中國式政治尚賢制持續創新和改革,而西方民主制“躺在功勞簿上什么也不做,拒絕向世界其他地方學習,同時抨擊其他政治選擇,那么民主制將最終喪失捕獲民眾‘心靈和思想’的能力,政治尚賢制反而會成為全球占支配地位的政治制度”。(張廣昭 陳振凱)

久久狼人大香伊蕉国产,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精品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yw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 亚洲午夜一区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 日韩欧美久久综合一区 | 亚洲色婷婷六月丁香 | 色久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