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新進軍——全面小康新進軍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述評
時間:2016-06-20 來源:原創文章 發布:本站編輯

95年偉大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次次書寫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

95年崢嶸歲月,為讓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篳路藍縷、矢志不渝。

歷史讓人回味,未來令人神往。

站在新的起點,這是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進軍——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斗志,沖刺全面小康,實現千年夢想!

這是穿越千年夢想的偉大進軍

——為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斗,引領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勝之戰

6月的天氣日漸炎熱,但干部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干勁依然十足。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黨委書記李新海仔細計算著全鎮土地流轉的情況:598戶農民參與,完成流轉1223畝,這些土地上已種植果樹12萬棵,產業化經營逐漸上路,為發展種植和觀光旅游奠定了基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上,我們決不讓7000多西柏坡人中的任何一個人掉隊!”李新海信心滿滿。

6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從這里進京“趕考”,帶領中國人民開天辟地,走上了建設新中國的發展道路;60多年后,全面小康圖景在這里火熱呈現,成為時代新進軍的生動注腳。

“從世界上最大的貧困之國,走向世界上最大的小康之國,中國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非比尋常的世界意義。”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說,小康是一個具有強烈色彩的中國目標,象征著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使命,體現了人類發展的核心要義。

“老鄉,你家豬仔養的怎么樣?——長得好呢,謝謝你們教我養豬法子。這是現做的水豆腐,你們吃點再走。”

“只要群眾能脫貧,走上小康路,我們脫層皮又算什么呢?”

在這一本本“民情日記”中,云南紅河州派駐到下轄各縣貧困村的扶貧工作隊隊員,把群眾的事情記在了“筆頭”,記在了“心頭”,更使出渾身本領,帶領群眾一起奔走在小康路上。
  小康一詞,折射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歷史和國情的深刻思考與認識、對帶領中國人民不斷開創美好新生活的責任與擔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必須要凝神聚力。”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說,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13億人民的創造力被激發,這是誕生奇跡的源頭。

這是迎難而上的偉大進軍

——任務之重、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破解發展難題

由于路不通,村里的產品出不去,70歲的村民謝明學去年種的8畝魔芋,很多爛在家里;

村民玉米、土豆種出“感情”,受制于落后觀念,獼猴桃、萬壽菊等經濟作物的替代遇到不小困難,村民增收難度大;

全村還有103戶、258人尚未脫貧……

說起全村脫貧奔小康那點事,當了18年村干部的貴州省六枝特區新場鄉戛納村的高守文皺著眉頭。他坦言,這個小村莊全面脫貧奔小康依然艱巨。

打開中國的國情版圖——

12.8萬個貧困村、55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

因病致貧、貧困代際傳遞、缺資金、產業發展滯后;

主要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差、自然災害多的地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進軍中,最艱巨最繁重的是全面脫貧,這意味著要減貧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平均每月脫貧約100萬人。難度之大,任務之重,前所未有。

“盡管過去20年間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但貧困仍是中國面臨的巨大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英國路透社如此評價。

扶貧,是一場攻堅戰,必須打贏。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這是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重托。

雖然告別了守著幾畝地的日子,成為一名江西省宜豐縣的新市民,但漆麗華的心中仍然沒有底兒:工作好不好找?生活能不能穩定?能不能擁有自己的朋友圈?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全國將有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必須破解包括戶籍在內的一系列深層次的改革難題,否則將裹足不前。

小康之路,注定是一條攻堅之路。

環顧國內,處在轉型關口的中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疊加逐漸凸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破解城鎮化、養老等世界性難題,小康之路必須邁過一道道坎兒。

放眼國際,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震動中持續調整,影響世界經濟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并通過經濟和金融市場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小康之路絕不會一片坦途。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

在小康這幅多彩的卷軸上,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最溫暖的主題。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破解每一個民生問題都是世界性難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說,全面建成小康的過程也是不斷破解民生難題的過程。

“小康要包括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小康也要實現無數勞動者享受快樂和尊嚴”“小康的目標還包括實現天更藍、水更清、食物更安全”……

隨著小康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豐富與完善,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每一個都是一道時代命題。

讓人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考驗著執政黨的智慧與勇氣。

“全面小康,重點在全面,難點也在全面。僅僅經濟小康難度還不大,而人在滿足物質需求后,對社會、精神文化、滿足感、尊嚴等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

唯其艱難,方顯本色,更顯擔當。

這是協調推進的偉大進軍

——以治國理政大布局推進亙古未有之大事業,中國共產黨領航中國號巨輪向著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2016年至2017年,減貧8萬人;

2018年到2020年,減貧12.5萬人;

從省里派駐的“第一書記”進村扶貧,長年駐扎貧困村;

為每個貧困戶建立“脫貧檔案”,訂制幫扶方案,明確幫扶人,7203名黨員干部全參與。

在這份山東省鄄城縣的扶貧手冊中,有責任書、有時間表、有路線圖,折射出當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和有力部署。

推進亙古未有的偉大事業,必須有非常之舉。

“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復雜情況、新的實踐要求,迫切需要黨從治國理政的戰略層面來思考、設計和破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孫業禮說。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三大戰略舉措就是要解決和化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面臨的難題,這四者戰略性地協調互動,缺一不可。”辛鳴說,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動力,依靠全面依法治國提供秩序和保障,而全面從嚴治黨則為這一征程確立了主心骨。

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完善。

新藍圖繪就新路徑——

“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和具體路線,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奔小康有了共同的行動指南。

新布局塑造新格局——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

新理念引領新航程——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發展方向,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

實現全面小康,關鍵在黨。

細心的人們注意到,“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不僅將“堅持黨的領導”列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遵循的六大原則之一,還單辟一章就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作出部署。

“這別具深意。”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祝靈君說,確保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完成,確保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其他目標相配合,確保黨承擔起推進偉大事業領導核心的使命,都要求黨的領導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前瞻未來,人們深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一定會迸發出更加磅礴的力量,實現全面小康的美好圖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陳二厚、何雨欣、安蓓、劉羊旸 參與記者:朱峰、潘德鑫)

久久狼人大香伊蕉国产,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精品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yw
亚洲sss整片在线播放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综合久久 | 天天躁日日躁久久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最新性爱视频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